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对“海水晶”“海水素”等新品种盐是否作为食盐的请示的回复

时间:2024-06-17 04:50:58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003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对“海水晶”“海水素”等新品种盐是否作为食盐的请示的回复

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


关于对“海水晶”“海水素”等新品种盐是否作为食盐的请示的回复



 
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文件
运行盐办函[2001]12号

关于对“海水晶”“海水素”等新品种盐
是否作为食盐的请示的回复
湖北省盐务局、大连市盐务局:
  湖北省盐务局《关于将“海水晶”新品种盐认定为渔业用盐的请示》(鄂盐
局科[2001]1号)及大连市盐务局《关于海水素产品销售有关问题的请示》(大
轻总发[2001]47号)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1、《食盐专营办法》规定,食盐是直接食用和制作食品所用的盐。而“海
水晶”及“海水素”等主要作为观赏鱼和酒店、海鲜市场养殖所用。因此,不应
列入食盐范围。
  2、加强对食盐市场的管理,保证人民身体健康,应依靠加大盐政执法力度、
加强对市场的稽查。不应将食盐管理范围扩大。
  3、为规范“海水晶”、“海水素”等新品种盐的销售,生产企业必须在其
包装上(不论大小包装)明确注明用途。
国家经贸委盐业管理办公室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


  由于受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影响,我国公民本身对诉讼就有一种“厌诉”情结,公民心中总是认为官官相护,诉讼是很难带来公正的,在民众心中,“民告官”的胜诉几率很微小,所以,不到千钧一发的时刻,广大民众是不会选择与行政机关撕破脸皮,对簿公堂的。行政相对人对法官的不信任,对诉讼结果的不信任,严重打击行政相对人进行行政诉讼的积极性。而调解与诉讼相比较,则更符合中国民众的心理,因为调解是在法官的主持下,当事人双方平等自愿的协商解决争议和纠纷。通过诉讼来解决纠纷,其背后的保障力是国家的强制力,很可能最后的判决并不能真正令双方当事人心服口服,极有可能会导致二次纠纷的发生,使矛盾激化。可是在调解中,通过法官的解释与撮合,促使双方心平气和的平等协商,双方当事人相互谅解各退一步,就可以有效的化解纠纷,这样既不用担心日后行政机关可能会打击报复行政相对人,也可以改变相对人对“官官相护”的看法。

  其实,域外很多的国家和地区早已对行政诉讼的调解制度作了明确规定,有的国家虽然没有明确规定法院在行政诉讼中可以进行调解,但从其法律条文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们也是允许法官在一定范围内运用调解的。在明确规定可以适用调解制度的国家和地区中,虽然对调解的条件和适用原则作了严格的规定,但是这些都并没有影响到调解的广泛运用。域外审判实践中对调解制度的合理运用,对我国未来建立行政诉讼的调解制度有借鉴意义,这些成功可行的立法经验,也催促着我国的立法者早日修改和完善行政诉讼法,尽快解决司法审判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行政诉讼的目的就在于,要监督行政主体依法行使职权,要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两个目的不可以有失偏颇,厚此薄彼,要同样重视起来。在行政诉讼过程中适用调解,可以使被告看清自己的哪些行为确实是违法了,并且给了行政主体一个主动纠错的机会,就算是日后当事人双方没有协商成功,可是被告自己心里也清楚自己的行为到底哪里违法了,为什么最后会败诉?这样行政机关也比较容易接受败诉这个结果。相反,如果没有经过调解,法院直接作出的判决有可能会令双方当事人都不服,从而加深了双方当事人的冲突,这对于定分止争是十分不利的。

  现代行政行为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随着行政合同、行政指导等新型行政行为的出现和使用,我们可以看出行政行为正在由传统的强制性、单方面性,向带有更多的平等性、双方性、契约性与合作性的行政行为发展。这种发展趋势使得行政行为在行政机关和行政相对人之间存在了一种合作与协商的空间。这些新型行政行为使得行政主体享有了一定的处分权,为调解提供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1990年10月1日起,我国开始施行的行政诉讼法标志着行政诉讼制度的正式建立。立法者以公权力不能自由处分为由排除了行政诉讼调解的适用。具体体现是行政诉讼法第五十条规定:“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不适用调解。”第六十七条第三款规定:“行政赔偿诉讼可以适用调解。”

  在行政诉讼中设立调解制度,由法院进行主持,双方当事人在自愿、合法的前提下心平气和地进行调解,可以促使行政机关放下自己的“官架子”,主动承认、纠正错误或失误,真诚的与相对人进行平等协商,这种平等的对话机会可以使相对人消除怨气,自愿的做出让步,更有利于行政机关对行政事务的长期有效的管理,也有利于保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而且,由于是双方自愿达成的协议,所以,双方自动履行的积极性也会高一点。

  (作者单位:河南省民权县人民法院)

来源:人民法院报
  [案情]

  韦某(女)与施某(男)于1987年认识恋爱,并于1988年2月10日登记结婚。婚后生育有三女一子。2001年,施某以夫妻感情破裂为由,向法院起诉离婚,并请求分割夫妻共同财产:一套三层半楼房。后法院判决准予施某和韦某离婚,夫妻共同财产中三层半楼房一套因未办理相关产权手续,法院不予分割,而告知其待产权清晰后另行起诉。2012年6月,施某以夫妻共同财产中一套三层半楼房未分割为由,再次将韦某起诉至法院,请求法院依法分割一套三层半楼房。

  [分歧]

   在审理本案过程中,就本案是否已经过了诉讼时候问题,合议庭有不同的意见。

  第一种意见认为,本案已经过了两年的诉讼时效。

  第二种意见认为,本案不适用两年的诉讼时效。

  [分析]

  笔者同意第二种观点,理由如下:

  第一,诉讼时效相关问题的梳理。诉讼时效是一种期间,当事人只有在此期间向法院提起诉求,其合法权益才得到法院的司法保护。超过这一期间而向法院提起诉求的,法院则不予保护。《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通说认为,民事权利所规定的诉讼时效仅适用于请求权。请求权分为债权请求权和物权请求权。债权请求权适用诉讼时效,但是物权请求权是否适用诉讼时效,存在较大争议。本案中,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请求权,属于物权请求权中的共有物分割请求权。

  第二,夫妻共同财产分割请求权的诉讼时效问题。物权请求权属于对世权,即以一般不特定人为义务人,而要求其不为一定行为的权利。由此而言,夫妻对其共同财产的共有所有权是绝对权利,只要没有丧失共有基础或曾分割过就一直享有共有的物权。也就是说,离婚后,存在其他情形可以对未处理的夫妻共同财产另案诉讼处理,只要该夫妻共同财产的物权共有权没有发生实际变动,即第三人善意取得、没有改变物权共有权的状态,则不应当受到诉讼时效的限制。本案中,夫妻共同财产:一套三层半楼房,因离婚时未办理相关产权手续,法院不予分割,而告知其另行起诉。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三)》第十八条的规定:“离婚后,一方以尚有夫妻共同财产未处理为由向人民法院起诉请求分割的,经审查该财产确属离婚时未涉及的夫妻共同财产,人民法院应当依法予以分割。”施某在离婚十年后,请求法院分割离婚时未处理的一套三层半楼房,且该楼房两人至今未书面协商处理过,也未将其出售或赠与或毁灭,该楼房一直保持物权共有权的状态,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

  综上,笔者认为,本案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

  (作者单位:广西宾阳县人民法院)